闪耀时代之光 护航少年成长
闪耀时代之光 护航少年成长
闪耀时代之光 护航少年成长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岭大地上(dìshàng),一群群佩戴红领巾的少年儿童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(xià)茁壮成长。
回眸过去,云南少先队在省委(shěngwěi)、团中央和(hé)全国少工委的领导下,聚焦政治启蒙主责主业(zhǔyè),不断强化组织、队伍和阵地建设,形成了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少先队工作格局,为云岭少年儿童扣好人生“第一粒(dìyīlì)扣子”奠定坚实基础,少先队事业在云岭大地迸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(huólì)。
“同学们知道吗?当年习爷爷带着(zhe)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和(hé)深切牵挂,来到了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……”在腾冲市清水镇,“红领巾讲解员”给(gěi)新队员们讲述着“幸福”的故事,这是云南少先队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(xuānjiǎng)的一个缩影。
近年来,全省各级少先队组织创新载体,将党的二十大(èrshídà)精神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(huíxìn)精神等转化为“红领巾(hónglǐngjīn)小故事”,构建起“主题中队会+红领巾巡讲团+线上平台”的立体传播矩阵。
2023年,围绕党的(de)二十(èrshí)大精神开展宣讲(xuānjiǎng)1万余场,如春风化雨,覆盖全省少先队员;2024年,各级“红领巾巡讲团”用“童言童语”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在全省巡回(xúnhuí)宣讲1500余场,用孩子们听得懂、喜欢听的语言,传递着党的声音。
在蒙自市,一支由600余名各族少先队员组成的(de)“红色小蜜蜂”志愿(zhìyuàn)宣讲队格外亮眼,他们身着黄马甲、手(shǒu)持麦克风,在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,用清脆童声讲述“师生徒步(túbù)南迁(nánqiān)”的艰辛;在民族村寨,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回顾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……3年400余场宣讲,让(ràng)红色精神如蒲公英般飘散在云岭大地。“一位阿婆拉着我的手说(shuō)‘小娃娃讲得真好,让我想起了当年的日子’。”志愿宣讲队队员杨淑榆自豪地说,“原来我们的童言童语,真能让红色故事‘住’进大家心中。”这正是(zhèngshì)云南少先队推动(tuīdòng)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的生动实践。
近年来,我省各级少先队组织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“学党史、强信念、跟党走”“喜迎党的二十大,争做好队员”等主题活动,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少年儿童易接受的“小故事”,引领少先队员深刻(shēnkè)学习感悟党、团、队的光荣(guāngróng)历史(lìshǐ)和血脉联系,厚植家国(hòuzhíjiāguó)情怀。
此外,全省少先队还持续深化民族团结(mínzútuánjié)教育,广泛开展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“各族少年(shàonián)手拉手”“民族精神代代传(dàidàichuán)”等主题活动,全面推进党的民族理论、民族政策、民族知识(zhīshí)、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进中队、进队课、进头脑,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云岭少年心中竞相绽放。
在(zài)蓬勃发展的云南(yúnnán)少先队事业中,有一支政治坚定、业务精湛的辅导员队伍,如灯塔般照亮少先队员(shàoxiānduìyuán)成长之路。而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,则为这份事业夯筑起坚实根基。
走进我省各中小学校,从“红领巾争章”到(dào)“推优入团”,从少工委职责到辅导员评价标准,一系列制度(zhìdù)文件清晰罗列。这得益于我省先后出台的《中共云南省委关于(guānyú)全面加强新(xīn)时代少先队(shàoxiānduì)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《云南省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带团建、队建(duìjiàn) 加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实施意见》等文件,全面加强党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和党、团、队一体化建设。通过《云南省少先队工作提升三年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《中国少年先锋队云南省工作委员(wěiyuán)会委员履职规范(guīfàn)(试行)》等规划和制度性文件,进一步明确党委领导、团教(tuánjiào)协作等机制,县级团委书记担任少工委主任比例保持100%。
如今,全省中小学校100%成立了少工委、100%建立少先队,严格落实(luòshí)全童分批入队,“推优入团(tuán)”比例从2021年的70%左右提升至(zhì)99.5%,让红色(hóngsè)基因在党、团、队的血脉传承中生生不息。
“各位辅导员(fǔdǎoyuán),今天一起来学习(xuéxí)如何用(yòng)‘红领巾微剧场’开展党史学习教育……”这是全省少先队辅导员线上培训的一幕。近年来,我省建立省、州(市)、县三级少先队辅导员全员培训体系(tǐxì)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“理论+实操”相结合的模式,累计培训少先队辅导员、少先队工作者(gōngzuòzhě)、校外辅导员100余万人次(yúwànréncì),培训覆盖率达95%以上(yǐshàng)。2023年,6名少先队辅导员参加全国比赛获1金1银4铜好成绩。
此外,云南少先队还聘请了一批“明星辅导员”,切身感受张桂梅(zhāngguìméi)老师忠诚(zhōngchéng)执着守初心的(de)故事,面对面倾听(qīngtīng)“时代楷模”杜富国用生命(shēngmìng)担当使命的英雄事迹,跟随“农民院士”朱有勇在田间地头上一堂“科技兴农”实践课……这支由先进人物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,让榜样力量如春风化雨般浸润队员心灵。
“当孩子们看到书本(shūběn)里的英雄出现在眼前,眼里全是(quánshì)光,这些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都更有(yǒu)感染力。”省少工委相关(xiāngguān)负责人表示,目前,全省州(市)、县(市、区)少先队总(zǒng)辅导员和学校大队辅导员配备率达100%,大队辅导员党、团员比例超90%。同时,还推动团委委员、青联委员、“五老”队伍制度化(zhìdùhuà)担任校外辅导员,全省校外辅导员人数达13万余人。
在云南,少先队阵地不仅(bùjǐn)是物理场地,更是思想引领的“磁场”、实践创新的“孵化器”。从城市社区到边疆村寨,从红色场馆到云端平台,立体化阵地体系(tǐxì)让(ràng)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舞台。
近年来,我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革命老区、民族(mínzú)地区、边疆(biānjiāng)地区少先队阵地建设,先后建成(jiànchéng)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(jīdì)(营地)3000多个,实现州(市)、县(市、区)两级基本覆盖。在全省97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烈士纪念设施、博物馆等场馆,“红领巾讲解员”实践体验(tǐyàn)活动蓬勃开展,全省“红领巾讲解员”从最初的15万左右增加至(zhì)137万,他们(tāmen)用青春声音,让百年党史在边疆大地“声”入人心。
在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、沾益区西平街道九龙社区等地,一场场别开生面的“军事夏令营”“农耕文化体验”“劳动实践”等活动(huódòng)正在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(jiàoyù)基地举行;在曲靖市区,市科技馆、博物馆、图书馆等市级示范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也在持续开展“少年科学院”“红领巾讲解员”等活动。诸如(zhūrú)曲靖市这种“教育+实践+服务(fúwù)”模式(móshì),正在云岭各地(gèdì)蔚然成风。
在临沧,临翔区(línxiángqū)突出(tūchū)实践(shíjiàn)育人特色(tèsè),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,推行“城市小主人”制,建设“红领巾”成长型(chéngzhǎngxíng)社区;在昆明,依托爱国主义教育(jiàoyù)基地、革命旧址等场馆,建设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;在沧源,依托优越的田园风光和灿烂的民族文化,持续开展劳动润童心系列实践活动,建立劳动实践基地12个,引导少年儿童学习创造、热爱劳动。
另外,我省少先队还制作《国门旁的车站》《守护洱海清波》《“象”往的地方》《你好,红领巾》等宣传视频和(hé)主题云队课,推出“云少(yúnshǎo)之声”红领巾广播站栏目,让越来越多的少先队员了解云南故事,感受(gǎnshòu)中华文化魅力,培育(péiyù)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从(cóng)红土高原到洱海之滨,从乌蒙大地到滇西秘境,云南少先队正以“为党(dǎng)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使命担当,在祖国(zǔguó)西南边陲构筑起立德树人的红色堡垒(bǎolěi)。当芦笙与鼓号共鸣,当童声与党声呼应(hūyìng),千万云岭“红领巾”正用实际行动诠释:新时代好少年既是边疆发展的“小见证者”,更是民族复兴的“大接班人”。他们(tāmen)胸前的红领巾,在党的阳光下闪耀着最鲜艳的色彩。
云南日报(yúnnánrìbào)-云新闻记者:邓清文
云南日报-云新闻(xīnwén)编辑:戴菲
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岭大地上(dìshàng),一群群佩戴红领巾的少年儿童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(xià)茁壮成长。
回眸过去,云南少先队在省委(shěngwěi)、团中央和(hé)全国少工委的领导下,聚焦政治启蒙主责主业(zhǔyè),不断强化组织、队伍和阵地建设,形成了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少先队工作格局,为云岭少年儿童扣好人生“第一粒(dìyīlì)扣子”奠定坚实基础,少先队事业在云岭大地迸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(huólì)。
“同学们知道吗?当年习爷爷带着(zhe)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和(hé)深切牵挂,来到了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……”在腾冲市清水镇,“红领巾讲解员”给(gěi)新队员们讲述着“幸福”的故事,这是云南少先队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(xuānjiǎng)的一个缩影。
近年来,全省各级少先队组织创新载体,将党的二十大(èrshídà)精神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(huíxìn)精神等转化为“红领巾(hónglǐngjīn)小故事”,构建起“主题中队会+红领巾巡讲团+线上平台”的立体传播矩阵。
2023年,围绕党的(de)二十(èrshí)大精神开展宣讲(xuānjiǎng)1万余场,如春风化雨,覆盖全省少先队员;2024年,各级“红领巾巡讲团”用“童言童语”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在全省巡回(xúnhuí)宣讲1500余场,用孩子们听得懂、喜欢听的语言,传递着党的声音。
在蒙自市,一支由600余名各族少先队员组成的(de)“红色小蜜蜂”志愿(zhìyuàn)宣讲队格外亮眼,他们身着黄马甲、手(shǒu)持麦克风,在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,用清脆童声讲述“师生徒步(túbù)南迁(nánqiān)”的艰辛;在民族村寨,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回顾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……3年400余场宣讲,让(ràng)红色精神如蒲公英般飘散在云岭大地。“一位阿婆拉着我的手说(shuō)‘小娃娃讲得真好,让我想起了当年的日子’。”志愿宣讲队队员杨淑榆自豪地说,“原来我们的童言童语,真能让红色故事‘住’进大家心中。”这正是(zhèngshì)云南少先队推动(tuīdòng)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的生动实践。
近年来,我省各级少先队组织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“学党史、强信念、跟党走”“喜迎党的二十大,争做好队员”等主题活动,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少年儿童易接受的“小故事”,引领少先队员深刻(shēnkè)学习感悟党、团、队的光荣(guāngróng)历史(lìshǐ)和血脉联系,厚植家国(hòuzhíjiāguó)情怀。
此外,全省少先队还持续深化民族团结(mínzútuánjié)教育,广泛开展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“各族少年(shàonián)手拉手”“民族精神代代传(dàidàichuán)”等主题活动,全面推进党的民族理论、民族政策、民族知识(zhīshí)、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进中队、进队课、进头脑,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云岭少年心中竞相绽放。
在(zài)蓬勃发展的云南(yúnnán)少先队事业中,有一支政治坚定、业务精湛的辅导员队伍,如灯塔般照亮少先队员(shàoxiānduìyuán)成长之路。而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,则为这份事业夯筑起坚实根基。
走进我省各中小学校,从“红领巾争章”到(dào)“推优入团”,从少工委职责到辅导员评价标准,一系列制度(zhìdù)文件清晰罗列。这得益于我省先后出台的《中共云南省委关于(guānyú)全面加强新(xīn)时代少先队(shàoxiānduì)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《云南省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带团建、队建(duìjiàn) 加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实施意见》等文件,全面加强党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和党、团、队一体化建设。通过《云南省少先队工作提升三年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《中国少年先锋队云南省工作委员(wěiyuán)会委员履职规范(guīfàn)(试行)》等规划和制度性文件,进一步明确党委领导、团教(tuánjiào)协作等机制,县级团委书记担任少工委主任比例保持100%。
如今,全省中小学校100%成立了少工委、100%建立少先队,严格落实(luòshí)全童分批入队,“推优入团(tuán)”比例从2021年的70%左右提升至(zhì)99.5%,让红色(hóngsè)基因在党、团、队的血脉传承中生生不息。
“各位辅导员(fǔdǎoyuán),今天一起来学习(xuéxí)如何用(yòng)‘红领巾微剧场’开展党史学习教育……”这是全省少先队辅导员线上培训的一幕。近年来,我省建立省、州(市)、县三级少先队辅导员全员培训体系(tǐxì)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“理论+实操”相结合的模式,累计培训少先队辅导员、少先队工作者(gōngzuòzhě)、校外辅导员100余万人次(yúwànréncì),培训覆盖率达95%以上(yǐshàng)。2023年,6名少先队辅导员参加全国比赛获1金1银4铜好成绩。
此外,云南少先队还聘请了一批“明星辅导员”,切身感受张桂梅(zhāngguìméi)老师忠诚(zhōngchéng)执着守初心的(de)故事,面对面倾听(qīngtīng)“时代楷模”杜富国用生命(shēngmìng)担当使命的英雄事迹,跟随“农民院士”朱有勇在田间地头上一堂“科技兴农”实践课……这支由先进人物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,让榜样力量如春风化雨般浸润队员心灵。
“当孩子们看到书本(shūběn)里的英雄出现在眼前,眼里全是(quánshì)光,这些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都更有(yǒu)感染力。”省少工委相关(xiāngguān)负责人表示,目前,全省州(市)、县(市、区)少先队总(zǒng)辅导员和学校大队辅导员配备率达100%,大队辅导员党、团员比例超90%。同时,还推动团委委员、青联委员、“五老”队伍制度化(zhìdùhuà)担任校外辅导员,全省校外辅导员人数达13万余人。
在云南,少先队阵地不仅(bùjǐn)是物理场地,更是思想引领的“磁场”、实践创新的“孵化器”。从城市社区到边疆村寨,从红色场馆到云端平台,立体化阵地体系(tǐxì)让(ràng)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舞台。
近年来,我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革命老区、民族(mínzú)地区、边疆(biānjiāng)地区少先队阵地建设,先后建成(jiànchéng)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(jīdì)(营地)3000多个,实现州(市)、县(市、区)两级基本覆盖。在全省97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烈士纪念设施、博物馆等场馆,“红领巾讲解员”实践体验(tǐyàn)活动蓬勃开展,全省“红领巾讲解员”从最初的15万左右增加至(zhì)137万,他们(tāmen)用青春声音,让百年党史在边疆大地“声”入人心。
在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、沾益区西平街道九龙社区等地,一场场别开生面的“军事夏令营”“农耕文化体验”“劳动实践”等活动(huódòng)正在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(jiàoyù)基地举行;在曲靖市区,市科技馆、博物馆、图书馆等市级示范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也在持续开展“少年科学院”“红领巾讲解员”等活动。诸如(zhūrú)曲靖市这种“教育+实践+服务(fúwù)”模式(móshì),正在云岭各地(gèdì)蔚然成风。
在临沧,临翔区(línxiángqū)突出(tūchū)实践(shíjiàn)育人特色(tèsè),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,推行“城市小主人”制,建设“红领巾”成长型(chéngzhǎngxíng)社区;在昆明,依托爱国主义教育(jiàoyù)基地、革命旧址等场馆,建设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;在沧源,依托优越的田园风光和灿烂的民族文化,持续开展劳动润童心系列实践活动,建立劳动实践基地12个,引导少年儿童学习创造、热爱劳动。
另外,我省少先队还制作《国门旁的车站》《守护洱海清波》《“象”往的地方》《你好,红领巾》等宣传视频和(hé)主题云队课,推出“云少(yúnshǎo)之声”红领巾广播站栏目,让越来越多的少先队员了解云南故事,感受(gǎnshòu)中华文化魅力,培育(péiyù)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从(cóng)红土高原到洱海之滨,从乌蒙大地到滇西秘境,云南少先队正以“为党(dǎng)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使命担当,在祖国(zǔguó)西南边陲构筑起立德树人的红色堡垒(bǎolěi)。当芦笙与鼓号共鸣,当童声与党声呼应(hūyìng),千万云岭“红领巾”正用实际行动诠释:新时代好少年既是边疆发展的“小见证者”,更是民族复兴的“大接班人”。他们(tāmen)胸前的红领巾,在党的阳光下闪耀着最鲜艳的色彩。
云南日报(yúnnánrìbào)-云新闻记者:邓清文
云南日报-云新闻(xīnwén)编辑:戴菲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