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长来长往·见证一体化丨11个月“智慧渔场”下水,这就是“通州湾速度”!

体育正文 261 0

长来长往·见证一体化丨11个月“智慧渔场”下水,这就是“通州湾速度”!

长来长往·见证一体化丨11个月“智慧渔场”下水,这就是“通州湾速度”!

【编者按】长三角(zhǎngsānjiǎo)一体化发展,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、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。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(zhǔyào)领导座谈会即将在南京举行,新华日报·交汇点客户端推出“长来长往·见证一体化”专栏(zhuānlán),围绕“协同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,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”主题,展现(zhǎnxiàn)长三角各地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工作(gōngzuò)成效和经验,敬请关注(guānzhù)。 5月(yuè)29日,记者来到南通市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,在钦实(qīnshí)佳美能源科技(南通)有限公司码头,只见(zhījiàn)“湛江湾1号(hào)”巨大的船体巍然矗立,红蓝相间的流线型船身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。作为全球首个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,这艘“海上智慧渔场(yúchǎng)”承载着8万立方米养殖水体,具备年产2000吨名贵鱼类产能,将于(yú)今年7月正式交付。 “‘湛江(zhànjiāng)湾1号’是深海重器,适用于南海千米乃至万米水深的全(quán)海域养殖,极大拓宽了(le)海水(hǎishuǐ)养殖的生产空间。”钦实佳美能源科技(南通)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磊介绍,“湛江湾1号”由企业与湛江湾实验室、江苏大津重工联合打造,集智能化、绿色化、工业化于一体(yītǐ),突破(tūpò)南海水深限制,首创“以静为主、动静结合”的养殖模式,最大化利用深远海资源。 “今年,我们计划实现5条新船下水、6条交付,重点拓展海上风电装备(zhuāngbèi)、智能养殖平台(píngtái)等领域。”丁磊说,将依托通州湾高端装备临港产业园的集群优势,整合上下游资源,打造涵盖设计、建造、运维(yùnwéi)的全(quán)链条服务体系。 “湛江湾1号”从开工到下水(xiàshuǐ)仅用11个月,创下“通州湾速度”,其背后是通州湾对优质营商环境的不懈追求。通州湾示范区(shìfànqū)党工委委员(wěiyuán)、管委会副主任汤兵介绍,通州湾示范区推行“万事好通、‘湾’事无忧”服务(fúwù)品牌,成立专班协调重大项目审批,通过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定向支持海洋装备等战略性(zhànlüèxìng)新兴产业,对研发投入、人才引进给予补贴(bǔtiē)。 通州湾(wān)示范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设立、国内唯一以江海联动命名(mìngmíng)的国家级示范平台。2019年,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》明确提出“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”。2022年,《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(xiétóng)(xiétóng)规划》中通州湾被赋予(fùyǔ)上海北向沿海发展廊道上“战略功能节点”的定位。随着新出海口建设稳步实施,“2+1”码头基本建成,通州湾从“靠江靠海靠上海”加快变成“通江通海(tōnghǎi)通上海”。以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(chuàngxīn)绿色发展协同区为契机,通州湾加强与上海普陀区对接合作,推动(tuīdòng)(tuīdòng)关联产业创新融合发展,加快推进(tuījìn)与上海交大、华东理工、东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创建高能级科研平台,持续推动科技创新。 产业集群赋能企业发展,通州湾规划(guīhuà)建设船舶海工、新能源装备等五大产业园,集聚20多个重特大项目(xiàngmù),形成超400亿元投资规模,为企业提供技术协同和市场拓展平台。目前,已(yǐ)落户中石油蓝海新材料、福莱特光伏(guāngfú)玻璃、华能百万煤机等一批百亿级(jí)项目,今年1-4月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.2%。 在通州湾,企业与地方发展“双向奔赴”。丁磊表示(biǎoshì),将以(yǐ)创新驱动助力国家‘海洋强国’战略,与政府、科研机构深化合作,打造“千亿级工业新城”和“海洋强市”,共同书写(shūxiě)向海图强的新篇章。 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(jìzhě) 王建朋 吴琼
长来长往·见证一体化丨11个月“智慧渔场”下水,这就是“通州湾速度”!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